首页 >> 大花木蓝

【聚焦】不忘初心,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大果巴戟

发布时间:2023-02-02 12:15:43 来源:玫瑰农业网
【聚焦】不忘初心,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

注:图片为广告,与文章内容无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绿色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可圈可点。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作为服务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排头兵”,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做好农药管理服务工作,从而保障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和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

龙头竹

40周年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从农药产品淘汰高毒高残留的更新换代,到农药残留的严格检测,再到农药的监管改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改革发展画卷。

1

华丽杜鹃农药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助力农作物绿色防控和农产品安全

农药产品结构不断调整,高效低毒农药的大量推广使用推动了农作物绿色防控的发展,也逐渐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19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药市场日趋活跃,农药研发和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有机磷、有机氯杀虫剂品种增加很快,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农业的生产。

1980年代是北京市农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的年代。80年代初期,我市农药同全国一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供应品种繁多,据市农资公司统计,1982年经营农药品种达130多个, 已基本满足我国保障粮食生产所需要的病虫草鼠害防治要求。与此同时,农药的使用给环境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国家和人民的重视。1983年国务院决定停止六六六、DDT生产,北京市决定从1984年起,全面停止使用六六六和DDT,1995年进一步对农药使用安全严加管理,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出台了《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人民食菜安全》的文件。

▲ 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农药管理和农产品安全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许多高效低毒农药大量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药科研部门和农药企业也紧跟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生产的了许多新农药品种,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新农药品种的大量推广应用为我国农业的连年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伴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也不断调整,目前已淘汰了4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限用22种农药。高毒农药所占比例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70%以上,降为目前的5%以下,现在农业上用的10种高毒农药也将于5年内全部淘汰。与此同时,农药剂型也朝着水基化、无尘化、控释、缓释等高效、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

2

植保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提升

推进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和食品安全

农药牢牢守护着粮食安全,中国能用占全球8%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药也必须在严格监控下使用。

1983年起,由全国植保总站组织各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无农药污染生产技术及应用”等协作组,北京为北方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作组成员之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作组工作目标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菜田生态特点,以农业防治技术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把病虫危害压低到最小损失,并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允许标准以下的策略,打破过去单纯追求防治效果的做法,把蔬菜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4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承担了“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药连锁配送服务体系建设”财政项目。截止到2008年,在全市10个区县建成市级连锁配送服务站89家,县级连锁配送服务站22家。体系内整体实行“五统一”(统一门店设计、统一配送标识、统一购销档案、统一货源品种、统一规范价格)合同管理。通过农药连锁配送体系的建设,逐渐扩展服务业务范围,壮大队伍,提升素质,逐步向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综合服务延伸。

自2007年,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牵头实施的“北京市安全新型农药及器械推广与蔬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对蔬菜标准化基地、种植园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或协会进行补贴。通过项目实施,全市菜田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13%,项目区生物农药使用比例提高到36%。

2010年以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探索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通过建立北京市农药与药械推荐名录来引导科学用药,并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物化产品补贴模式,在全市组织实施设施蔬菜农药使用减量行动技术示范,开展农药减量使用行动。该行动以设施蔬菜补贴为试点,以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以绿控产品补贴为手段,以植物医生开具处方为依据,以“谁购买补贴谁、买多少补多少”为原则,对使用天敌、生物农药及理化诱控、授粉昆虫、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的使用者给予一定比例的限额补贴。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

3

农药监管体制不断变革创新为

粮食和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997年《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我国农药管理从此告别无法规可依的时代,北京农药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履行职能,依法开展农药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监管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

▲ 1997年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

随着2007年1月1日对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禁用规定的实施,农药监督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全市农药管理部门对所有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拉网式检查。

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农药登记管理年”,北京市植保站还成立了北京市奥运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北京市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1980年代,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开展进入发展阶段,但多数省市没有专门的农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农药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管理工作主要依据农业部、北京市政府等部门文件和命令。

1990年代是农药管理工作发展最快的时期。1991年北京市农药检定所成立,全面负责北京市农药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农药登记资料初审、农药样品检测、农药安全管理、新农药试验、示范推广。机构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北京市农药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 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获批准成立

各区县相继建立了相应的农药管理机构,至2002年全市14个涉农区县中有13个成立了专门的农药管理机构(海淀为植保站代管,有专门人员),2个区县(朝阳区、平谷区)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2002年起,北京市农药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北京市农业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北京市农药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北京市农药检定所进行了内部调整,分设农药管理科和农药检验科,农药管理科全面负责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进一步落实责任,调整机构职能,北京市多个区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综合执法队,并与北京市其他职能部门就专业工作衔接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对农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管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2017年,十年磨一剑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实现了农药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随着相关配套规章的逐一落地,我国农药管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新条例加大了违法违规惩戒力度,完善了农药追溯制度,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并将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2017年出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部分配套规章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药检定所)作为首都农药监督管理和农作物绿色防控重要职能部门,也一定会在新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指引下,承担起应尽职责,并一定会发挥更大作用。

4

检测设备及监管能力的强化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了一层严密的防护网

随着农药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加强,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也由2009年前的870项增加到了2016年的4140项,并以每年制定1000多项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农药残留标准将超过1万项,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 农药产品质量检测

自1990年代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建立起,就承担了北京市农药及农药残留监测职能,并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农药残毒速测仪等专业设备,逐步开展相关技术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3月和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连续两次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批示,指出当务之急是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测防护体系。

2000年北京市启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工作,2000年4月28日,市政府召开北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就我市开展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和防护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使我市食用农产品农药残毒检测工作全面启动。北京市农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系列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并为部分蔬菜生产基地配备了农药残毒快速监测仪器,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工作拉开序幕。

2002年8月,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药检定所)正式通过了北京市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CMA)。2002年9月农业部农技函[2002]80号正式批复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建立“北京市农药残留与质量监测中心”,并于2004年3月投入使用。2005年6-8月,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分别顺利通过农药质量与残留扩项计量认证(CMA)和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检测能力由2003年的40个标准4大类产品参数提高到172个标准12大类产品的检测能力。同时,各区县检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朝阳、顺义、密云、通州、平谷、延庆等六个区县建立了农药检测室。

目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药检定所)除上述资质能力外,还通过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考核(CATL),检测能力覆盖378项产品/参数,涉及标准约200项,同时,北京各区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大多数区级质检站已完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考核(CATL)“双认证”,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成。

十几年来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对北京市农药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和标签进行监督抽检,有效震慑了不法商贩和违法企业,促使农药产品质量逐渐提升,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我所平均每年提供农药和农产品检验检测数据30余万项,掌握了北京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农药产品的质量现状,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进一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为指导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农药检测更高的要求,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药检定所)农药检测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同样得到很大提升。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检验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逐渐突破,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这些农药和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设备,记录着改革开放40周年来农产品在农药检测方面的发展进程与时代成就,成为守护人们“舌尖上安全”的重要防线。

▲ 20多年前的北分厂液相色谱

▲ 20多年前岛津气相色谱

▲ 当前新型串联液质

▲ 当前新型串联气质

▲当前精确质量四极杆飞行时间 (Q-TOF) 液质联用系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中国农药的推广应用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植物保护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也为农业的丰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从数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社会大众已从追求“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不忘初心,承担起新的光荣使命,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粮食和食品安全继续保驾护航,并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往期精选

上海离婚后财产纠纷
上海离婚财产
离婚律师咨询
上海离婚继承律师哪家好